吉隆坡游记
余由星洲北上,过新山至隆市。
隆市,马国之都,南洋第二大城也,巫文意为泥泞交汇,华人音译为吉隆坡,建成约百五十年;初为英人督府,后为马国首邑,人口七百万,华巫各四成,信奉回、佛者居多。余驻足两日,遍览风土。
隆市繁华,建筑迥异,汇聚英治旧址,南岛风貌,回教特色,及华、印民俗。
英人治马百余年,今之独立广场与旧法院,其形制若星洲、港府,长楼相连,高塔冲天,回廊骑楼,华丽繁缛,另融回教圆顶于其中。南岛风貌,如马国史馆、书馆,其高挑如金字,檐飞如牛角,仿旧时高屋之形。巫人奉回教,故有国家回教堂,其顶似张伞,碧蓝如天,外有宣礼塔呈收伞状;张弛之间,其繁复处若锦绣针脚,细密无隙,其简略处如枯笔留白,雅致无增。至于华、印,民众不足巫人,故建筑皆小品,华人寺庙宗祠,无异九州;印教多神灵,皆雕于门楼,高数米,耸立于街市。
隆市二日之见闻,大异吾所想,或因前阅诸多皆自华人,未见全貌。然华人不过马国一支,巫人、印人亦各有所思。马国源自巫人,马来亚、巫来由皆为音译,马为国,巫为族。巫人视马国为己有,余皆客居,故政出巫,财出华。
余于马国书馆探访半日,归星洲后再览群书,始觉马华之艰。星洲华人多用英语,通华语者众,然类方言;马国则异,余闻尝有晓华语而不通英语者。寻其原,星洲无华校,而马国有华校故,其存续乃华人艰苦斗争之果。巫人不认华校统考,华生欲入国立大学,须以英文、巫文为试,多择私立或海外校。华小、华中亦尽皆私立,未得政府支持。然于逆境中,马华求学如故。余遍翻课本,经史子集,散文小说,皆与海内无异。
二日游历,颇见隆市风貌,繁华之余亦多艰辛。马国虽以巫人为主,然华、印各守其道,和而不同。马国华人,虽国异而族同,坚守华校,纵激流行舟,不改其志。此等坚韧,乃精魂所在,亦吾辈所当敬仰也。
时二四年五月二十八日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